快樂~是一種生活習慣

弔念 林忠勝先生

2011122820:35

作者:大茂

弔念我心目中的英雄---林忠勝先生(宜蘭 慧燈中學創辦人)

 

聞此惡耗   心中頓時空白……..  

旋即回憶30多年前  像錄影帶似重覆播放

讓我走出低潮  時時的關懷及幫助! 

從國四  宜中  屏東農專  屏東技術學院 普考  高考….

一路走來都有您的影子陪伴在我心中  激勵我 

心靈支柱外   適時的物質及金援   讓我人生轉變

只要努力      窮苦孩子一樣可以成功走出自己的路

冬天水田的冰冷  夏天拔花生的酷熱  曬稻榖的滿足!!

陪阿公挑水肥種西瓜的日子陪伴我20多年!

因為有您   才讓我走出農村  追尋夢想

我會永遠記得您  懷念您  在遠方追思您

 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附件:為大紀元報紙(098月)為您所寫的文章 

您的一生可讓現今年輕人為榜樣

尊師 自勵   刻苦 為夢想而奮鬥的精神  

應永遠流傳在我們心中

 

 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     走出學術象牙塔興學的林忠勝,自認具有浪漫的救世情懷,他認為,當前社會氛圍因景氣寒冬而低迷,攸關國家百年大計的教育就更不能偏廢。(中央社)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台灣英雄:林忠勝熱中興學關懷鄉土

 

【大紀元82報導】(中央社記者蘇龍麒台北 2日電)

    「教育改變我的一生,不然我現在可能在捕魚」。曾赤腳赴試考上初中的宜蘭縣私立慧燈中學董事長林忠勝,毅然走出學術象牙塔,東奔西走湊錢辦學,希望對台灣這塊土地有所貢獻。

 

    出身台灣宜蘭鄉間的林忠勝,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畢業後,即長期追隨中研院近史所史學家沈雲龍從事口述歷史的工作,當時的他作夢都不會夢想到,有一天要攢錢辦學。

 

    已逾耳順之年的林忠勝回憶起小學時期,依舊清晰、不假思索的說出改變他一生的兩位長者,分別是他就讀宜蘭縣壯圍鄉公館國小時的校長林阿圳,以及他的老師蔡奕燦。

 

    林忠勝說,小學時家境貧困,家中又有 8個兄弟姐妹,兩個哥哥小學畢業就出海捕魚,在林阿圳擔任校長前,公館國小還沒有人考上當時的宜蘭初中。在林校長的堅持下,從熱鬧的羅東市區找來蔡奕燦,希望能打破過往紀錄,至少能讓一人考取宜中,幫助家境貧困的小朋友繼續唸初中。

 

    當年的公館國小一屆只有18人,在蔡奕燦的教導下,創下了 10人報考、7人考上宜中的紀錄。回想數十年前考初中時,林忠勝還是打著赤腳去考試,能夠考上,真的是改變了他的一生,不然也只能追隨兩位哥哥的腳步出海捕魚。

 

    林忠勝表示,林阿圳與蔡奕燦不僅改變了他的一生,也改變了壯圍鄉公館地區對教育的看法,自林阿圳擔任公館國小校長後,地方讀書風氣漸起,在林忠勝之後的5個弟弟妹妹,也都獲得較好的教育機會。

 

    從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畢業後,林忠勝先回到母校宜蘭中學教學 4年,因為熱中歷史研究,毅然辭去人人稱羨的教職「鐵飯碗」,到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擔任助理編輯,追隨史學家沈雲龍從事口述歷史。

 

    浸淫在歷史研究裡可以滿足個人興趣,但宜蘭學子因城鄉差距所造成的教育落差,始終令林忠勝耿耿於懷。民國61年,林忠勝有感於「考試重於一切」的教育體系下,宜蘭學子恐永無翻身之日,於是協同好友回到故鄉成立補習班,希望幫助貧窮卻有資質的在地學子。

 

    但補習班嘉惠學子的範圍終究有限,「貧困的環境要能夠改變只有靠教育」,就是這個信念,林忠勝找來19名同為貧困子弟出身、且與他有相同抱負的人共同出資,他自己則拿出畢生積蓄,毅然在民國 849月成立了私立慧燈中學。

 

   「台灣教育制度下,根本出不了具有鄉土與人文素養的學生,我辦學,就是為了填補這塊缺憾」,面對教改影響及未來少子化對教育界的衝擊,林忠勝表示,只要有心,私校可以扮演更積極的角色。

 

    走出學術象牙塔興學的林忠勝,自認具有浪漫的救世情懷,他認為,當前社會氛圍因景氣寒冬而低迷,攸關國家百年大計的教育就更不能偏廢,在林忠勝心中,經濟、政治都比不上教育,他要以自己的理念,在社會轉型之際,雕塑出心目中的理想教育模式。980802